
觀光與人文
高齡社會與法專題研究 2學分
臺北大學 | 法律學系法學組3 ,法律學系財經法組3 ,法律學系財經法組4 ,法律學系法學組4 ,法律學系司法組3 ,法律學系司法組4 ,社會工作學系3 ,社會工作學系4 ,高齡社會與法微學程
在已邁入高齡社會的台灣,對於高齡者所帶來的扶養照護需求,是台灣在少子化下所面臨的重大課題,不論產官學界均開始加以重視。三鶯樹地區有諸多長照機構,北大特區亦有大量退休人口,對於在機構或社區內的高齡者,面臨身心機能衰退之後,應如何妥善安排其日常所需,進行照顧與扶助,法律上究竟有何機制可以運用,而可讓這些高齡者能有尊嚴的自主生活,是本課程所欲探討的問題。關於高齡者之需求包括如下:高齡者之人權保障、高齡者之經濟安全、高齡者之醫療照護、高齡者之就業、照護人力及長照政策、高齡者的保護與犯罪問題之法律對策。
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 3學分
臺北醫學大學 | 社會工作學系2 ,美學、文化與藝術學士學分學程 ,高齡社區照顧微學程 ,美學、文化與藝術學士微學程
本門課乃是一學期3學分的課程,由社工系與通識中心師資共同授課:社工系負責高齡社會工作課程,通識中心主責藝術治療課程。透過跨域師資共授和交流,教導學生運用藝術輔療於高齡社會工作實務之知識與技能。課程規劃包括課程導讀、實務演講、團體討論、社區實做和期末成果報告等。修完本門課程,學生將具備下列能力:
1. 瞭解藝術輔療運用於高齡社會工作實務的發展和理論基礎
2. 學習如何操作藝術輔療於社會工作實務
3. 應用優勢觀點於高齡人口群中,並且具備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
*本學期課程與社科院USR計畫合作,成果將包含有與社區長者交流、服務等項目,學期成果也將納入計畫報告中。
海山地區的歷史與文化資產 2學分
臺北大學 | 人文學院2 ,人文學院3 ,人文學院4 ,歷史實踐與文化資產學分學程 ,歷史實踐與文化資產學士微學程
本校所在的海山地區,自古以來即為先民在大臺北活動的主要場域,迄今仍是新北市政治、經濟、文化的首善之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本課程開設,主要在於強化本校學生在地觀察、現實關懷與社會參與的經驗與能力,並可加強學校教學與社區文化的互動。
本課程結合歷史與現狀的介紹,透過歷史學門以及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的跨領域課程整合內容,讓學生能掌握海山地區的發展軌跡與歷史風貌,作為認識海山地區文化資產的基本背景;進一步透過文化資產之歷史脈絡與實例研討的專題講授,配合實地參觀及體驗教學等活動,使修課學生能深入瞭解地方文化藝術特色,並能實際體驗各種文創設計,以培養學生文化資產保護的觀念以及日後從事鄉土史研究、文化史蹟導覽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在地學習的過程中,自覺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服務精神,進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的內涵。
本課程前半部以海山地區的歷史發展為主軸,從地理環境、疆域沿革、開發歷程、原漢族群、傳統產業、民俗信仰等層面,探究其演變的軌跡和風貌,作為進一步認識當地各項文化資產形成的背景和脈絡;後半部則依序從古蹟、歷史建築、一般古物、考古遺址、文化景觀以及傳統工藝、民俗等,透過實例講述海山地區現有的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的意義與價值,並以海山地區的各類博物館文化設施為重心,解說其蒐藏與展示歷史與文化資產的現況及功能。
文化、觀光與地理 2學分
臺北大學 | 通識教育中心4 ,文化與觀光學士學分學程 ,文化與觀光學士微學程 ,101-102向度四,103-104向度四,105-向度四
就目前而言,觀光產業/活動已成為影響人類文化變遷最重要之因素之一。同時大眾觀光的普遍,也極欲帶來在人文社會科學上眾多深刻且多樣化的探討。本課程希冀藉由課程中的探討,來讓同學們瞭解文化、觀光之基本意涵,同時並藉由理論詮釋、介紹和在地實踐,來深入探究現今文化觀光所帶來在文化產業與觀光產業間之競合、互斥和共生之關係。
此外,本課程亦給合文化地理學之相關概念,在課程中希冀能引領同學們去思辨現今「文化觀光」之意涵所在,同時並也進一步培養同學們可以以不同面向 (如: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地理學、政治經濟學等社會科學領域) 的角度,來從 (重) 新思維文化與觀光間之議題和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