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古遺址

觀光與人文

高齡社會與法專題研究  2學分

 臺北大學 | 法律學系法學組3  ,法律學系財經法組3  ,法律學系財經法組4  ,法律學系法學組4  ,法律學系司法組3  ,法律學系司法組4  ,社會工作學系3  ,社會工作學系4  ,高齡社會與法微學程  

在已邁入高齡社會的台灣,對於高齡者所帶來的扶養照護需求,是台灣在少子化下所面臨的重大課題,不論產官學界均開始加以重視。三鶯樹地區有諸多長照機構,北大特區亦有大量退休人口,對於在機構或社區內的高齡者,面臨身心機能衰退之後,應如何妥善安排其日常所需,進行照顧與扶助,法律上究竟有何機制可以運用,而可讓這些高齡者能有尊嚴的自主生活,是本課程所欲探討的問題。關於高齡者之需求包括如下:高齡者之人權保障、高齡者之經濟安全、高齡者之醫療照護、高齡者之就業、照護人力及長照政策、高齡者的保護與犯罪問題之法律對策。

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 3學分

 臺北醫學大學 | 社會工作學系2  ,美學、文化與藝術學士學分學程  ,高齡社區照顧微學程  ,美學、文化與藝術學士微學程 

本門課乃是一學期3學分的課程,由社工系與通識中心師資共同授課:社工系負責高齡社會工作課程,通識中心主責藝術治療課程。透過跨域師資共授和交流,教導學生運用藝術輔療於高齡社會工作實務之知識與技能。課程規劃包括課程導讀、實務演講、團體討論、社區實做和期末成果報告等。修完本門課程,學生將具備下列能力:
1. 瞭解藝術輔療運用於高齡社會工作實務的發展和理論基礎
2. 學習如何操作藝術輔療於社會工作實務
3. 應用優勢觀點於高齡人口群中,並且具備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

*本學期課程與社科院USR計畫合作,成果將包含有與社區長者交流、服務等項目,學期成果也將納入計畫報告中。

海山地區的歷史與文化資產 2學分

 臺北大學 | 人文學院2  ,人文學院3  ,人文學院4  ,歷史實踐與文化資產學分學程  ,歷史實踐與文化資產學士微學程 

本校所在的海山地區,自古以來即為先民在大臺北活動的主要場域,迄今仍是新北市政治、經濟、文化的首善之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本課程開設,主要在於強化本校學生在地觀察、現實關懷與社會參與的經驗與能力,並可加強學校教學與社區文化的互動。
本課程結合歷史與現狀的介紹,透過歷史學門以及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的跨領域課程整合內容,讓學生能掌握海山地區的發展軌跡與歷史風貌,作為認識海山地區文化資產的基本背景;進一步透過文化資產之歷史脈絡與實例研討的專題講授,配合實地參觀及體驗教學等活動,使修課學生能深入瞭解地方文化藝術特色,並能實際體驗各種文創設計,以培養學生文化資產保護的觀念以及日後從事鄉土史研究、文化史蹟導覽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在地學習的過程中,自覺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服務精神,進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的內涵。
本課程前半部以海山地區的歷史發展為主軸,從地理環境、疆域沿革、開發歷程、原漢族群、傳統產業、民俗信仰等層面,探究其演變的軌跡和風貌,作為進一步認識當地各項文化資產形成的背景和脈絡;後半部則依序從古蹟、歷史建築、一般古物、考古遺址、文化景觀以及傳統工藝、民俗等,透過實例講述海山地區現有的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的意義與價值,並以海山地區的各類博物館文化設施為重心,解說其蒐藏與展示歷史與文化資產的現況及功能。

運輸與觀光實務 3學分

 臺灣海洋大學 | 運輸科學系

本課程之主要目標在於使學生瞭解運輸與觀光活動之相關議題,探討各種觀光遊憩資源,針對觀光資源運用加以研析,另針對兼具運輸與觀光旅遊功能之運輸工具,例如鐵路、汽車、自行車等加以介紹,使學生對於交通運輸行為在旅遊觀光活動中所扮演之角色有更初步之瞭解。

文化、觀光與地理 2學分

 臺北大學 | 通識教育中心4  ,文化與觀光學士學分學程  ,文化與觀光學士微學程  ,101-102向度四,103-104向度四,105-向度四

就目前而言,觀光產業/活動已成為影響人類文化變遷最重要之因素之一。同時大眾觀光的普遍,也極欲帶來在人文社會科學上眾多深刻且多樣化的探討。本課程希冀藉由課程中的探討,來讓同學們瞭解文化、觀光之基本意涵,同時並藉由理論詮釋、介紹和在地實踐,來深入探究現今文化觀光所帶來在文化產業與觀光產業間之競合、互斥和共生之關係。
此外,本課程亦給合文化地理學之相關概念,在課程中希冀能引領同學們去思辨現今「文化觀光」之意涵所在,同時並也進一步培養同學們可以以不同面向 (如: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地理學、政治經濟學等社會科學領域) 的角度,來從 (重) 新思維文化與觀光間之議題和關聯。

旅行、文學與地理 2學分

 臺北大學 | 通識教育中心4  ,文化與觀光學士學分學程  ,文化與觀光學士微學程  ,101-102向度一,103-104向度二,105-向度二

1.藉由課程安排,進而讓學生閱讀、討論旅行與書寫間之自我與他者和人與地間之真實、虛擬和想像的可能。
2.藉由課程安排,培養學生思考在旅行過程中,其對於空間之移動、地方與文化之差異或是在觀光凝視下等之相關議題。
3.透過對於旅行的反思,和對於地方的書寫,瞭解自身在旅行的過程中,實亦是一種屬己與異己的辨證過程,同時也期許學生透過此一辯證過程,可以更加明瞭自身所在和完成探究自我的可能。

臺灣音樂與文化 2學分

 臺北大學 | 通識教育中心2  ,美學、文化與藝術學士學分學程  ,美學、文化與藝術學士微學程  ,101-102向度一,103-104向度一,105-向度一

本課程介紹臺灣的漢、閩、客家、原住民、新住民音樂,透過有系統的回顧族群歷史、樂器、曲目的結構與風格,使學生瞭解音樂在族群中所負載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內涵,凝聚土地認同,提升學生人文藝術涵養。

西方音樂的軌跡 2學分

 臺北大學 | 通識教育中心4  ,美學、文化與藝術學士學分學程  ,美學、文化與藝術學士微學程  ,101-102向度一,103-104向度一,105-向度一

本課程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的基本概念、特性及要素。透過分析及聆聽不同時期的重要音樂作品,啟發學生探究音樂所表達的形式與內涵,進而提升學生音樂欣賞的能力。

bottom of page